5月份經濟運行情況新鮮出爐,不出所料,生產供給逐步回升、需求有所恢復,經濟預期一片向好。就以新能源汽車銷量為例,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05%,比亞迪(002594)不聲不響地開始和特斯拉合作,隨之而來的市值突破萬億。而且,放眼過去,自2015年起,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*。
彎道超車,還看中國。
一輛普通的汽車構造大約有超過3萬個零部件,隨著下游需求的回暖,汽車零部件板塊又站上了風口。零部件中,我們介紹過電池、電機、輪胎、芯片等。今天,我們就一起走進軸承的賽道,看看這條賽道上有著什么不為人知的機會。
01、寡頭壟斷,生力軍大而不強
軸承對于機械設備的作用(支撐著機械的旋轉),就好比關節對于一個人的作用一樣,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這看似普通的小零件,卻在全球有著超過千億的市場規模(2021全球軸承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200億美元)。而有著廣泛工業市場基礎的亞洲地區,消費了全球50%以上的軸承。
千億的市場,這么大的蛋糕,主要被著名的八大軸承玩家們占據著(市占率接近75%)。這里面沒有我國選手的背影(有5家都來自日本),然而八大玩家卻在國內擁有合計超過60家生產企業、技術中心,進口依賴度較高。同時,我國軸承企業占全球20%的份額,相較于傳統跨國玩家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。
作為機械工業的“關節”,應用領域不可謂不廣。汽車、家用電器和電機占據軸承應用領域的前三名,合計占比60.4%。而且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行業對軸承的精度要求也有差異,精密機床的軸承要求肯定會更高一些。既然汽車是軸承應用的王者,我們就抓住主要矛盾,看看汽車軸承的投資邏輯。
02、國產替代依舊是主旋律
汽車中的輪轂、差速器、變速箱、發動機等零部件都需要用到軸承,新能源汽車因為沒有發動機,所以軸承數量相比燃油車要更少一些。
我國汽車軸承的市場大約有800億元人民幣,排在歐洲之后是全球第二大軸承收入的市場,2020年國內汽車軸承銷量大約有25億套,增長率保持在5%以上。而且未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強勢起飛,軸承銷量有望繼續保持增長。
而新能源汽車對軸承有著更高的要求,比如電機要求很高的極限轉速、更廣泛的溫度要求等。所以雖然新能源汽車的軸承數量變少了(只有15個左右),但是產品溢價變高了,導致單車的軸承價值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。
而從競爭的角度看,上文提到的八大軸承玩家,在汽車軸承領域也有著較大的優勢?偨Y起來,因為軸承(尤其是中高端市場)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、資金壁壘等一系列護城河,國內的玩家突破并非易事,而且整車玩家和上游的軸承供應商一旦深度綁定,轉換成本較高。
所以國產替代依然是汽車軸承發展的主基調。比如國內的金沃股份(300984),近些年營收的增速顯著快于傳統的軸承玩家,搶占其他玩家的蛋糕,成為全村的希望。
03、路漫漫其修遠兮
故事講到這,總結一下,軸承市場作為突破千億美元的市場,近些年增長趨勢明顯,機構預測未來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突破8%。
而在巨無霸的高技術壁壘的市場中,八大軸承玩家將觸角伸向了世界各地,與當地的市場形成了強勢競爭。我國的軸承產業鏈較為分散(國內CR10不到30%),同時本土玩家與八大玩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。
而作為軸承領域*廣泛的汽車領域,近些年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強勢起飛,又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,國內汽車軸承玩家正在國產替代的路上開始下一輪反擊,向工業領域中的皇冠發起沖鋒。